写在前面的话
这段时间读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名为《精益数据分析》,读完后挺有感触。因为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初创性的公司,一直以来,我的个人职业角色也跟随着公司的业务在数据分析师和数据产品经理之间切换,有的时候自己既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又充当了开发人员的角色。比如说近期着手做的一个银行卡有效流水识别工具。今天就打算用这个工具型产品作案例来谈谈个人的对最小化产品理念的一些理解。
背景
公司的某个助贷APP中新增了银行卡授权认证功能,会采集客户的银行卡流水数据,需要根据每个客户授权的流水数据计算有效流水,并对异常流水进行标记,如借贷收入、疑似套现收入等。但是这个功能并未集成在审批平台中,只是在客户风险报告中增加了这个模块,需要风控人员手动在风险报告中加入计算完成的有效流水。
于是风控产品经理找到我向我求助。
在此之前,作为公司的数据工程师,这种类似的需求收到很多,之前作为数据工程师,我一般不会规划太多,明确需求后,就会根据需求完成相关的数据程序,然后交付。比如说这次的需求,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需求,只要明确了计算规则,我可以在一天内完成风控产品经理的需求并且交付。
但是作为一个数据产品经理,我觉着这个简单需求后面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明确。
其实风控产品经理需要的这个银行卡流水自动识别计算程序就是一个数据产品,既然是产品,无论是否是数据产品,都能践行产品的方法论。那么在进行产品规划与产品设计前,首先要要解答三个问题:
- 第一,用户是谁?
- 第二,需求明确了吗?这里的需求不是指上方中风控产品经理提出的字面上的需求,而是针对这个需求分析明确后的需求,因为有时候需求并不真的是需求,有点拗口,但事实就是如此。
- 第三,使用场景是什么?
通过与风控产品经理的深入沟通,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如下:
-
第一,用户是谁
用户有两类,一类是
当下用户
,一类是未来用户
。根据风控经理描述,他的这个需求是风控综合岗位的一位同事提出的,因为她要手动计算各个客户的银行卡流水,疲于奔命,还特别容易出错。而且客户量越来越多,她虽然使用excel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功能,却也应对不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现在就是需要开发一套银行卡流水自动计算程序来帮助她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是
当下的用户
了。但是通过与审批平台的负责人进行沟通,这个银行卡有效流水计算模块是要集成到审批平台后台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只是当下开发力量都投入到风险报告中,暂时没有精力来完成这个工作,那也就是说,开发人员也是这个数据产品的用户,这就是
未来的用户
了。 -
第二,明确需求,
对于这个数据产品 ,其实只要明确了用户是谁,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明确了, 另外通过与风控综合岗位的同事沟通,这个银行卡流水计算规则一直在变更中,有时候甚至来一个客户就会增加一些规则,综合以下,我把需求总结为三点:
- 第一,开发一个自动计算流水程序,解决当下风控人员的
手动计算流水
的问题 - 第二,开发的自动计算流水程序要考虑将来与开发人员的对接
- 第三,银行卡流水计算规则一直在更新迭代,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迭代和维护的便利性
- 第一,开发一个自动计算流水程序,解决当下风控人员的
-
第三,使用场景,
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明确了用户,基本就明确了需求,明确了需求,也基本上就明确了使用场景。
对于这个数据产品,使用场景有两个:
- 风控综合岗同事作为一个工具使用,输入银行卡流水的本地文件路径(excel或者csv格式),输入客户的个人信息,生成计算识别统计完成的结果(excel文件)
- 风控审批平台开发人员作为一个模块调用,在助贷app端采集客户流水成功后,连同用户信息传递后返回计算识别统计后的结果(json)
最小化产品(MVP)理念
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就是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实现产品的价值。不管是撰写文档、设计功能还是推进项目都是在让产品的价值实现。所以如果对产品价值判断有误,对用户痛点理解有偏差,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都不会起到应用的效果——它们没有在让产品变得更好。
—–《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以上这段话是我在《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摘录的一句话,我比较认可这段话,而且也与我的工作理念比较契合,因为无论是充当数据分析师还是数据产品经理,首先思考的核心的问题都是解决问题。
在我刚刚接触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时,别人给我推荐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我之前读了很多遍,一直想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寻找一个产品经理的工作框架,但是一无所获。是的,这本书更多的是放在产品经理工作中的细节,它会教你如何收集用户需求、如何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如何撰写文档,设计功能、甚至如何推进项目,但是它却没有告诉你如何去系统地做一个产品,如何培养人的产品思维。
我觉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一本好书,他的价值在于,我可以结合自己在产品经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将自己的工作规范化和流程化,但是我如果我真的要想成为一名产品经理,我觉着这本书并不适合。
于是我寻找了关于产品经理的一些书单,读到了《精益数据分析》,并从这本书里读到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产品)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由埃里克·莱斯所著《精益创业》中提出的,所以进而又读了下《精益创业》这本书。先来看一下什么是MVP。
MVP,全称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产品,和常规产品不同,MVP更侧重于对未知市场的勘测,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
以当前文章中所说的这个网银有效流水计算工具为例,我现在打算做一个这样的工具,那么作为产品原型, MVP只需要包含最基础的功能,它的形态就是一个计算网银有效流水.py文件,使用
python 计算网银有效流水.py
就可以完成对指定客户的网银有效流水进行计算
但是经过后续一系列的实践应用,原有的计算规则一次次修改,并不断新增计算规则,最终我将这个网银流水计算脚本改写成了一个小型项目,将计算规则按照分类写入到独立的模块中,便于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美化了输入结果,将有效流水和无效流水用颜色标记,并新增了GUI界面,使用鼠标点击即可完成计算,即使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也可以使用,最终完成正式版的开发。
MVP思维方法下的的产品版本可以让我们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开发时间,经历一次完整的“开发—测量—认知”循环。
从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来看,按照常规的开发方式,从产品可行性研究、到产品设计、再到产品开发,再到推向市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很难有人会保证成功率。但当换一种方式,以MVP进行小样可行性研究,快速开发进入市场、接触客户并得到反馈。透过反馈不断修改原型,并进行不断地的迭代开发,极大减少了试错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在最快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
最小可用产品(MVP)这个概念,刷新了我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获取到的一些认知,例如我之前一直认为在设计产品或者产品中的部分新模块或新功能时,在接收到用户需求后,先从总体上分析用户的需求,再进行细化,最好面面俱到,然后翻译为产品需求提供给开发人员。
对于大公司来说,开发资源相对充裕,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之前,有比较充分的产品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大公司的人力开发资源也相对充裕,他们的产品经理没有强烈的动机去快速试错来验证产品是否可行。但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开发资源短缺,而且时间对于创业公司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这个时候最小化产品
理念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上图是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
示意图,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
是新创企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正如《精益创业》中所说的,初创企业的核心是将理念快速转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产品开发上的努力是否带给企业真正的发展,如果耗费人力物力开发出的产品没有人需要,那么它是否按时、按预算完成 都是无关紧要的。而最小化产品
理念可以在保证在解决用户问题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提供给用户,并在投入到市场后快速验证产品模式是否正确,并使产品在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进而可能进行战略转型或者升级。
那么,回到这个案例,很明显,在我所在的公司,开发资源相对比较稀缺, 不然也不至于需要风控综合岗位的同事手动去计算客户的流水。那么在进行产品规划时MVP设计理念就变得比较必需,也非常地有意义。
最小化产品理念下的网银有效流水计算工具产品设计与开发
所谓MVP的产品版本可以让我们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开发时间,经历一次完整的“开发—测量—认知”循环。 ——《精益创业》
我的理解是这个MVP产品版本可以非常非常小,可以非常非常精简,但是不能残缺,该有的功能一个也不能少。
根据mvp产品理念,我在进行银行卡流水计算识别产品规划时,将这个数据产品规划为三个版本:基础版本、完善版本和高级版本。其中基础版本又进一步细分为:mvp版本和完整版本。
因为这个需求比较迫切,每天都有客户进来,需要立即处理,所以先根据既定的流水计算规则,完成一个最小化可用产品,解决当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基础版本进行完善,将流水计算模块化,并对部分需要配置关键词的地方以本地配置文件方式读取,以下是基础版本的程序架构。
在完成了以上规划后,我用了1个工作日左右完成了这个网银有效流水计算工具
的程序。
它非常简单,只是一个.py文件,在里面填写完网银原始流水excel路径、客户姓名、配偶姓名、客户公司名
后运行,即可输出一个excel文件:里面包含三个工作簿:原始流水标记,各月份有效流水统计,日均存款余额
,如下图示:
在这个阶段,我们设计的最小化可用产品
已经完成并且提供给用户使用,这个时候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在产品开发上的努力是否带给企业真正的发展。衡量是否带给企业发展最简单的一个指标就是看是否有用户使用。
当然了,在我们这个案例中,这个产品是给风控同事使用的,解决了他用计算器手动计算有效流水的问题,肯定是有用户的,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互动和反馈数据根据开发-测量-反馈循环
快速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
点击访问【网银有效流水计算工具github项目】(注:这个版本不是实际的使用版本)
写在后面的话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近期读了一些关于产品经理方面的书籍,在读的同时也结合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作了一些思考,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那样`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书籍只能是作为一个参考与借鉴,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但是无论是从事数据产品经理还是数据分析师行业,我觉着二者都是相通的,核心问题都在于解决问题,或者不同的仅仅是二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亦或者殊途同归,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术`而已。
综合来看,近期读产品经理相关的书籍收获还是挺大的,我觉着最大的收获不是我学会了多少产品经理相关的多少知识,而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有了改变,我觉着这对我非常重要。
因为兴趣和职业的原因,我一直喜欢钻研一些数据方面的技术,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方面。 最近常常会想到`道`与`术`这两个字,我觉着自己之前的状态,更多的是钻到了`术`里,而忽略了`道`。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道
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就真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